小儿腹泻的病原体是什么

小儿腹泻的病原体主要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等。小儿腹泻通常由感染性因素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轮状病毒是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多见于秋冬季节。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水样便、发热、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轮状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通常一周左右可自行恢复。
诺如病毒也是引起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全年均可发病。诺如病毒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传染性较强。家长需做好患儿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诺如病毒感染通常3天左右可缓解,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
大肠埃希菌感染多见于夏季,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感染后可引起水样便或血便,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家长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给患儿食用生冷食物。大肠埃希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治疗。
沙门菌感染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引起,常见于禽蛋、肉类等。感染后表现为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粪便中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家长需将食物彻底煮熟,避免交叉污染。沙门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环丙沙星片、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等药物治疗。
志贺菌感染可引起细菌性痢疾,表现为发热、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志贺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家长需注意患儿手部卫生。志贺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住院观察。
小儿腹泻期间,家长需注意给患儿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喂食口服补液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生冷食物。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体温等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