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无力怎么回事

肛门无力可能由盆底肌功能障碍、神经损伤、肛周手术并发症、慢性便秘、直肠脱垂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长期久坐或分娩可能导致盆底肌群松弛,表现为排便时肛门收缩力减弱。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严重时需配合生物反馈治疗。避免提重物及长时间蹲坐,减少腹腔压力对盆底的冲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影响支配肛门的骶神经,导致括约肌控制异常。需控制原发病,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定期进行肛门指检评估肌张力变化。
痔疮切除术或肛瘘手术后局部瘢痕形成可能影响括约肌功能。术后早期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促进创面修复,配合红外线理疗。若出现大便失禁需考虑肛门成形术修复损伤肌肉。
长期用力排便使盆底神经肌肉过度拉伸,可能引发继发性肛门无力。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培养定时排便习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25克以上,适量饮用西梅汁刺激肠蠕动。
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会导致括约肌机械性扩张,常见于老年女性。轻度脱垂可用太宁栓收缩黏膜,重度需行Altemeier手术。日常避免久蹲久坐,排便时垫高双脚减少腹压。
建议每日进行提肛运动,每次收缩肛门3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的鱼肉蛋奶,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肛门坠胀感、大便失禁,需及时就诊肛肠科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和肌电图检查。老年患者应定期筛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