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弥漫性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免疫介导性肾脏疾病,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弥漫性增生,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光镜下可见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量增多,毛细血管襻受压。电镜下可见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呈驼峰样改变。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G和C3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
本病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诱发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链球菌抗原与机体产生的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激活补体系统,引起炎症反应。这一过程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出现蛋白尿和血尿。
典型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包括突发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水肿多始于眼睑和颜面部,后可发展至全身。部分患者伴有少尿、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儿童患者症状通常较成人更为明显。
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特征。尿液检查可见红细胞、红细胞管型和蛋白。血清补体C3水平降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滴度升高提示近期链球菌感染。肾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但多数情况下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
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限制钠盐摄入、控制血压和利尿消肿。高血压可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严重水肿可短期使用呋塞米片利尿。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患者尤其如此,症状通常在数周内缓解。
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至水肿和高血压症状缓解,饮食上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内。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等。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定期监测血压和尿量变化,若出现少尿或无尿、严重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