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需通过孕期保健、产前干预及出生后管理等多方面措施综合实施。主要有规范产检、控制妊娠并发症、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避免早产诱因、出生后及时呼吸支持等方式。
定期产前检查可早期发现高危妊娠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通过超声监测胎儿发育及胎盘功能,评估早产风险。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降低早产及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概率。建议孕妇按时完成产检项目,配合医生进行胎心监护、宫颈长度测量等关键检查。
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压可能增加早产风险。需通过饮食调整控制血糖血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降压药物。感染性疾病如绒毛膜羊膜炎需及时抗感染治疗,避免诱发宫缩。双胎或多胎妊娠者应加强营养补充,减少剧烈活动,监测宫颈机能。
对不可避免的早产,孕24-34周间可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或倍他米松注射液促胎肺成熟。这类药物能加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程度。需严格掌握用药时机与剂量,避免重复使用。
孕妇应戒烟戒酒,减少长时间站立或劳累。避免腹部撞击、情绪剧烈波动等可能引发宫缩的因素。宫颈机能不全者需根据情况选择宫颈环扎术。出现规律宫缩、阴道流血等先兆早产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抑制宫缩。
早产儿出生后需立即评估呼吸状况,对出现呻吟、发绀等症状者及时给予无创通气或气管插管。必要时补充猪肺磷脂注射液等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维持适宜温湿度,避免低体温增加耗氧量。延迟脐带结扎有助于改善血氧交换。
孕妇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铁剂,每日进行适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接触感染源,注意会阴卫生。早产儿出生后需进行母乳喂养以增强免疫力,维持中性温度环境,定期随访肺功能发育情况。出现呼吸频率增快、三凹征等异常表现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