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炎是怎么回事

脉络膜炎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外伤、肿瘤、遗传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脉络膜炎是累及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炎症性疾病,典型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飞蚊症等症状。
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经血行播散或直接侵犯可引发脉络膜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导致粟粒性脉络膜结核,表现为多发性黄白色病灶;梅毒螺旋体感染可引起后极部视网膜水肿。需通过病原学检查确诊,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抗病毒,伏立康唑片抗真菌。
白塞病、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等疾病可诱发自身免疫性脉络膜炎。患者常伴有关节痛、口腔溃疡等全身症状,眼底可见弥漫性脉络膜增厚。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龙片、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治疗,严重者需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眼球钝挫伤或穿透伤可能导致创伤性脉络膜炎,多伴有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需通过眼科B超明确损伤范围,急性期可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控制炎症,后期若形成脉络膜破裂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脉络膜黑色素瘤、转移性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可继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视野缺损、闪光感,超声检查显示实质性占位。确诊后根据肿瘤性质选择巩膜敷贴放疗、质子治疗或眼球摘除术,配合使用卡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可导致进行性脉络膜变薄。基因检测可见OAT基因突变,患者早期出现夜盲,晚期视野缩窄。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可补充维生素B6片,避免强光刺激,定期监测眼底变化。
脉络膜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强光刺激,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饮食需保证维生素A、叶黄素摄入,适量食用胡萝卜、菠菜等深色蔬菜。急性期每1-2周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慢性期每3-6个月随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若出现突发视力骤降、眼痛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激素类眼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