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群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被疑似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需要立即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病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常见于犬、猫、蝙蝠等哺乳动物。
被疑似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即使伤口较小或出血不明显,也需要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病毒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导致感染。常见的传播动物包括犬、猫、蝙蝠、狐狸等。被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并尽快就医。
如果皮肤或黏膜接触到疑似感染狂犬病动物的唾液,也需要注射狂犬疫苗。例如,被动物舔舐开放性伤口、眼睛、口腔等部位,或者接触动物的唾液后未及时清洗。狂犬病毒可以通过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因此这类接触同样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从事与动物密切接触的职业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员、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等,建议提前接种狂犬疫苗作为预防措施。这类人群因工作性质容易暴露于狂犬病毒环境中,提前接种疫苗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计划前往狂犬病高发地区旅行或长期居住的人员,尤其是需要接触当地动物或从事户外活动的人群,建议提前接种狂犬疫苗。狂犬病在部分发展中国家较为流行,提前接种疫苗可以为旅行者提供额外保护。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在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更高。这类人群即使伤口较轻微,也需要尽快接种狂犬疫苗,并可能需要额外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无法治愈,因此预防是关键。除了及时接种疫苗外,应避免接触不明来源的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家养宠物应定期接种狂犬疫苗,减少传播风险。若发生暴露情况,务必第一时间就医,严格按照医生建议完成疫苗接种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