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溃疡跟克罗恩病的区别

小肠溃疡与克罗恩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病变范围及症状特征。小肠溃疡多为局部黏膜损伤,而克罗恩病属于慢性炎症性肠病,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
小肠溃疡通常由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应激因素导致,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克罗恩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异常相关,病理表现为透壁性炎症,可能侵犯全消化道。
小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或空肠,呈孤立性圆形溃疡。克罗恩病好发于回肠末端和结肠,呈节段性跳跃式分布,内镜下可见铺路石样改变、纵行溃疡及肠壁增厚。
小肠溃疡以餐后上腹痛、黑便为主要症状,出血风险较高。克罗恩病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体重下降,可能伴发肛周病变、肠梗阻或瘘管形成等并发症。
小肠溃疡通过胃镜或胶囊内镜可明确,活检显示急性炎症改变。克罗恩病需结合结肠镜、小肠造影、CTE/MRE等,病理可见非干酪样肉芽肿和淋巴细胞聚集。
小肠溃疡以抑酸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片为主,根除幽门螺杆菌用阿莫西林胶囊联合克拉霉素片。克罗恩病需长期免疫调节,常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用于中重度病例。
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克罗恩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营养状况。两者均需戒烟限酒,小肠溃疡愈合后预后良好,克罗恩病需终身随访管理,出现持续腹痛、血便或发热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