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怎么缓解疼痛

急性中耳炎可通过局部热敷、药物镇痛、保持鼻腔通畅、调整睡姿、避免用力擤鼻等方式缓解疼痛。急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气压损伤等因素引起。
用温热毛巾敷于患侧耳部,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次持续10-15分钟。热敷能促进耳周血液循环,减轻鼓膜充血肿胀,缓解牵拉性疼痛。注意避免烫伤,婴幼儿需由家长操作。若耳道有分泌物渗出或发热超过38.5摄氏度时应停止热敷。
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栓等镇痛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需注意儿童应选用儿童剂型,如布洛芬混悬液需按体重计算剂量。禁止自行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或盐酸赛洛唑啉鼻喷剂缓解鼻塞。鼻腔通畅可维持咽鼓管开放状态,平衡中耳内外压力。操作时保持头部直立,避免喷头触碰鼻黏膜。每日使用不超过3次,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防止药物性鼻炎。
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或采用健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减少患耳充血。避免压迫患侧耳朵,枕头高度以单拳为宜。婴幼儿可由家长怀抱呈半坐卧位。该体位能减轻夜间耳痛加剧现象,改善睡眠质量。
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力度轻柔。用力擤鼻会导致鼻咽部压力骤增,使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建议用纸巾轻沾分泌物,或使用儿童吸鼻器清理鼻腔。咳嗽或打喷嚏时注意捂住口鼻减少压力波动。
急性中耳炎患者需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疼痛缓解后仍要完成全程药物治疗,防止转为慢性中耳炎。出现高热不退、耳流脓液、听力下降或面瘫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避免游泳、乘飞机等可能引起气压变化的活动,儿童患者家长应定期随访耳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