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胃溃疡的原因有哪几点

胃溃疡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异常、精神压力及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引起。主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损伤、胃酸和胃蛋白酶失衡、应激性因素、遗传与生活方式等。
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该细菌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局部炎症和溃疡形成。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感等症状。治疗需采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根除细菌后溃疡愈合率显著提高。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保护功能。典型表现为服药后剑突下灼痛,可能伴黑便。建议必要时改用塞来昔布胶囊等COX-2抑制剂,或联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保护胃黏膜。
胃酸和胃蛋白酶过度分泌可侵蚀胃壁,常见于胃泌素瘤或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者。症状包括夜间空腹痛、反酸等。治疗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
严重创伤、大手术或精神长期紧张会导致应激性溃疡,与胃黏膜血流减少相关。突发呕血或柏油样便是危险信号。除治疗原发病外,需静脉注射埃索美拉唑镁注射液,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
有溃疡病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加,叠加吸烟、酗酒或高盐饮食会加速黏膜损伤。表现为周期性上腹痛。建议戒烟限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服用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胃黏膜。
胃溃疡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蛋等,避免过冷过热或咖啡浓茶刺激。进食时细嚼慢咽,少食多餐减轻胃部负担。适当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但避免餐后立即剧烈运动。若出现呕血、剧烈腹痛或体重骤降需立即就医,日常监测大便颜色变化,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