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肾病与肾炎性肾病的区别有哪些

单纯性肾病与肾炎性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及并发症。单纯性肾病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水肿,通常不伴血尿或高血压;肾炎性肾病除上述症状外,常合并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异常。两者在病因、治疗及预后上存在显著差异。
单纯性肾病以肾病综合征为典型表现,包括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但无血尿或高血压。肾炎性肾病除肾病综合征表现外,常伴随持续性血尿、高血压,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减退。单纯性肾病水肿多为凹陷性,肾炎性肾病水肿程度相对较轻但更易反复。
单纯性肾病病理类型以微小病变型为主,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选择性蛋白尿。肾炎性肾病多为非微小病变型,如系膜增生性肾炎或膜性肾病,存在免疫复合物沉积或基底膜结构破坏,导致非选择性蛋白尿和血尿。单纯性肾病免疫损伤较轻,肾炎性肾病常与免疫炎症反应相关。
单纯性肾病尿蛋白以白蛋白为主,尿沉渣镜检无红细胞或仅有少量。肾炎性肾病尿蛋白成分复杂,尿沉渣可见变形红细胞及管型。单纯性肾病血清补体水平正常,肾炎性肾病可能出现补体C3降低。单纯性肾病血肌酐通常正常,肾炎性肾病可能伴肾功能异常。
单纯性肾病易并发感染、血栓形成及电解质紊乱,肾炎性肾病更易进展至慢性肾衰竭。单纯性肾病对激素治疗敏感,肾炎性肾病可能需联合免疫抑制剂。单纯性肾病儿童多见,肾炎性肾病成人发病率较高。两者长期预后差异显著,肾炎性肾病更需密切监测肾功能。
单纯性肾病首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多数患者8-12周内缓解。肾炎性肾病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方案,常联合环磷酰胺片或他克莫司胶囊。单纯性肾病蛋白尿控制后复发率低,肾炎性肾病需长期管理血压及蛋白尿。两者均需限制钠盐摄入,但肾炎性肾病还需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日常需监测尿量及水肿变化,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单纯性肾病缓解期可逐步恢复活动,肾炎性肾病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饮食应保证适量优质蛋白,如鸡蛋清和鱼肉,限制高磷食物。出现尿色加深或水肿加重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