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是怎样造成的

关键词: #肝硬化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硬化腹水主要由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液生成过多、肾脏钠水潴留等因素引起。肝硬化腹水是肝功能失代偿期的典型表现,通常伴随腹胀、腹部膨隆、下肢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干预。
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窦压力升高,门静脉血流受阻形成高压。门静脉高压使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血管内液体渗入腹腔形成腹水。患者可能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等症状。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严重者需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水分外渗至组织间隙。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时易出现腹水,伴随全身水肿、营养不良等表现。需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配合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清等,避免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
肝窦压力增高使肝淋巴液生成速度超过胸导管引流能力,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从肝包膜表面漏入腹腔。此类腹水蛋白含量较高,可能引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治疗需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000-1500ml,必要时行腹腔穿刺引流术,配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
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肾脏重吸收钠水增加。患者尿量减少、尿钠排泄低于10mmol/24h,可能合并肝肾综合征。需严格限制每日钠摄入量在2g以下,遵医嘱使用托伐普坦片调节水盐代谢,禁用非甾体抗炎药。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等内分泌紊乱可加重腹水形成。部分患者因合并腹腔感染、门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导致腹水难以消退。需定期监测腹围、体重变化,通过腹部超声评估腹水量,必要时行腹水常规检查及培养。
肝硬化腹水患者需保证每日热量摄入30-35kcal/kg,蛋白质摄入1.2-1.5g/kg,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绝对禁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保持每日尿量1500ml以上。建议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腹部影像学检查,出现发热、腹痛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诊。适当进行床边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卧床时可取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