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型咽峡炎反复发烧怎么办

关键词: #发烧
关键词: #发烧
疱疹型咽峡炎反复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使用退热药物、抗病毒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缓解。疱疹型咽峡炎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咽部疱疹、发热、吞咽疼痛等症状。
体温未超过38.5℃时可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方法。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处,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退热贴可贴于额头或颈部,每4小时更换一次。物理降温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升高需结合其他干预措施。
发热会导致体液大量流失,应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口服补液盐或新鲜果汁。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1.5-2升,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避免饮用碳酸饮料或过热液体,以免刺激咽部疱疹。婴幼儿可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
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颗粒或小儿退热栓。药物需间隔4-6小时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避免联合使用不同退热药。蚕豆病患者禁用对乙酰氨基酚制剂。
对于重症病例可考虑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阿昔洛韦咀嚼片等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需通过雾化器吸入,每日2次;阿昔洛韦适用于疱疹密集者,疗程5天。抗病毒治疗需在发病48小时内开始效果最佳,使用期间监测血常规指标。
若发热持续3天以上、出现嗜睡或抽搐、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咽拭子病毒检测等检查,重症需住院接受静脉补液或免疫球蛋白治疗。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时可能提示合并细菌感染。
患病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维持在24-26℃。饮食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蒸蛋羹等。患儿衣物宜宽松透气,发热时减少包裹。恢复期仍具有传染性,需隔离至疱疹完全结痂,餐具毛巾专人专用。日常注意手卫生,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