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脚气的病理是什么

脚气在医学上称为足癣,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足癣的病理机制涉及真菌侵犯角质层、局部免疫反应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皮肤癣菌通过分泌角蛋白酶分解角质蛋白,侵入足部表皮角质层繁殖。感染初期表现为趾间浸渍发白,伴随脱屑瘙痒。临床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或特比萘芬喷雾剂抑制真菌生长。
真菌代谢产物可刺激局部免疫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导致红斑、水疱等炎症反应。严重者出现糜烂渗出,此时需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控制炎症,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真菌持续增殖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导致角质层增厚、皲裂。伴有明显鳞屑时可使用尿素维E乳膏软化角质,配合抗真菌药物增强渗透。
足部多汗、鞋袜不透气形成潮湿环境,加速真菌繁殖。此类患者需保持足部干燥,建议穿吸湿排汗袜,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等物品。
皮肤破损后易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出现脓疱、恶臭。需采用复方酮康唑软膏等含抗菌成分的复方制剂,必要时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进行系统治疗。
预防足癣需注意每日洗脚后彻底擦干趾缝,定期更换消毒鞋袜。避免赤足行走于公共浴室等潮湿场所,家庭成员有感染者应同步治疗。出现持续脱皮、糜烂或药物疗效不佳时,建议到皮肤科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