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湿免疫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类以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痛风性关节炎等。这类疾病可累及关节、肌肉、骨骼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需通过免疫调节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类风湿关节炎以对称性小关节滑膜炎为主要表现,晨僵超过1小时是其典型特征。疾病活动期可见关节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长期未控制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发病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如吸烟相关,实验室检查常显示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抗风湿药,配合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控制炎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侵犯皮肤、肾脏、血液系统等多器官,特征性表现为面颊部蝶形红斑。患者常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出现狼疮肾炎导致蛋白尿。疾病发生与雌激素水平、紫外线暴露等因素相关,抗核抗体检测阳性率达95%以上。治疗需根据器官受累程度选择羟氯喹片、吗替麦考酚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重症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表现为夜间加重的腰背痛及活动受限。疾病进展可能导致脊柱强直和驼背畸形,部分患者合并虹膜睫状体炎。HLA-B27基因阳性者患病风险显著增高,影像学可见骶髂关节侵蚀性改变。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可缓解症状,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注射液能延缓脊柱结构损伤。
干燥综合征以外分泌腺体损伤为特征,表现为顽固性眼干、口干及猖獗性龋齿。约30%患者伴发关节痛或肺间质病变,部分合并淋巴瘤风险增高。血清中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阳性具有诊断价值。治疗以替代治疗为主,如人工泪液缓解眼干,重症需使用环孢素软胶囊调节免疫。
痛风性关节炎由尿酸钠结晶沉积引发,典型表现为第一跖趾关节突发红肿热痛。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形成痛风石并导致关节破坏,可能合并肾结石或肾功能损害。发病与嘌呤代谢异常、饮酒等因素相关,关节液检出尿酸盐结晶可确诊。急性期使用秋水仙碱片或依托考昔片抗炎,缓解期需长期服用非布司他片降尿酸。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饮食上注意均衡营养,痛风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适度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如游泳、太极拳,但急性期应减少负重活动。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复诊评估病情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