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输入血小板

输入血小板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风险或出血症状,常见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后骨髓抑制等情况。血小板输注能快速提升血小板数量,预防或控制出血。
血小板是血液中负责止血的重要成分,当血小板数量低于安全阈值或功能受损时,可能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对于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⁹/L的患者,或存在活动性出血且血小板低于30×10⁹/L的患者,通常需要紧急输注血小板。手术前若血小板低于50×10⁹/L也可能需要预防性输注。血小板输注前需进行血型交叉配型,输注后需监测血小板计数上升情况及出血症状改善效果。
血小板输注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引起发热、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反复输注可能导致血小板抗体产生,降低输注效果。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需谨慎评估输注指征,必要时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长期血小板低下患者需排查病因,如骨髓疾病、脾功能亢进等,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日常护理中,血小板减少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饮食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西蓝花、菠菜等绿叶蔬菜,但需避免过量摄入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食物。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出现头痛、呕血等严重出血表现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