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手术的类型有哪些

肠癌手术主要有局部切除术、肠段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手术、造口术等类型。
局部切除术适用于早期肠癌或癌前病变,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未侵犯肌层。手术通过内镜或经肛门途径切除肿瘤及周围少量正常组织,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肛门不适或轻微出血,需定期复查肠镜监测复发。
肠段切除术针对肿瘤侵犯肠壁肌层但未转移的情况,切除包含肿瘤的肠段及区域淋巴结。根据肿瘤位置可分为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等。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需3-5天,可能出现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需加强营养支持。
根治性切除术适用于进展期肠癌,需完整切除肿瘤原发灶、受累肠段、系膜及区域淋巴结。常见术式包括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等。术后需辅助放化疗,5年生存率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需长期随访监测转移。
姑息性手术用于晚期肠癌伴梗阻或出血的患者,以缓解症状为目的。常见方式包括肠造瘘、短路吻合等,虽不能根治但可改善生活质量。术后需配合止痛、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定期评估病情变化。
造口术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适用于直肠癌保肛困难或急诊肠梗阻病例。通过腹壁造口排泄粪便,需术后指导患者护理造口及使用造口袋。可能出现造口周围皮炎、狭窄等并发症,需专科护士定期随访指导。
肠癌术后应保持高蛋白、低纤维饮食过渡,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25-30克。康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术后3个月内每4周复查肿瘤标志物,6个月内完成首次全面复查,包括肠镜和影像学检查。出现腹痛、排便习惯改变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