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板腺囊肿与麦粒肿怎么区别

睑板腺囊肿与麦粒肿可通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进行区分。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导管阻塞导致的慢性非感染性肉芽肿,麦粒肿则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睑板腺囊肿因睑板腺分泌受阻形成脂质潴留,周围组织产生肉芽肿反应,常见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或油脂分泌异常者。麦粒肿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或腺体引发,与用眼卫生不良、免疫力下降相关。
睑板腺囊肿表现为无痛性眼睑皮下圆形硬结,表面皮肤可推动,病程可持续数周至数月。麦粒肿早期出现局部红肿热痛,2-3天后形成黄色脓点,破溃后症状缓解,病程一般7-10天。
睑板腺囊肿触诊质地坚硬,与皮肤无粘连,结膜面呈紫红色隆起。麦粒肿压痛明显,脓肿形成后可见脓头,严重者可伴同侧淋巴结肿大。
睑板腺囊肿较小者可热敷促进吸收,较大需行睑板腺囊肿刮除术。麦粒肿早期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控制感染,化脓后需切开引流。
睑板腺囊肿可能继发感染或压迫角膜导致散光。麦粒肿可能引起眼睑蜂窝织炎或海绵窦血栓等严重感染,需警惕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日常应注意保持眼睑清洁,避免揉眼及使用过期化妆品。睑板腺功能障碍者可定期进行睑缘清洁和热敷,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应及时治疗以防继发麦粒肿。若眼部肿块持续不消或伴有视力变化,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