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如何治疗

中医养生编辑 医普观察员
10次浏览

关键词: #小儿

小儿麻痹症可通过生活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矫形手术、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小儿麻痹症通常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肢体疼痛、肌肉无力甚至瘫痪。

1、生活护理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肢体活动。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发热时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注意补充水分,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出现吞咽困难时需抬高床头防止误吸。

2、药物治疗

早期可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中和病毒,配合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治疗。肌肉痉挛疼痛时选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张力,配合维生素B1注射液营养神经。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物理治疗

恢复期开始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包括低频脉冲电刺激防止肌肉萎缩,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配合温水浴缓解肌肉僵硬。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按摩手法,沿肢体长轴做轻柔推拿,每次15-20分钟。

4、矫形手术

后遗症期出现严重关节畸形时需手术干预。跟腱延长术改善足下垂畸形,肌腱转位术重建肌力平衡,关节融合术稳定松弛关节。术后需配合支具固定4-6周,逐步开始负重训练。手术时机建议在骨骼发育相对稳定后进行。

5、康复训练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使用踝足矫形器辅助行走训练。水中运动利用浮力减轻负重,平行杠内练习重心转移。精细动作训练包括握力器、插板等工具,配合作业治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定期评估肌力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

患儿需长期随访监测生长发育,每3-6个月评估肌力及关节活动度。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疲劳,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家长应学习正确的抱姿和转移技巧,定期检查矫形器适配情况,预防压疮和跌倒等二次伤害。出现呼吸肌无力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