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盲肠炎是怎么回事

急性盲肠炎可能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淋巴滤泡增生、肠道寄生虫、粪石嵌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阑尾位于右下腹,是连接盲肠的细长管状器官,发生炎症时需及时处理以避免穿孔等并发症。
食物残渣或粪块进入阑尾管腔可能导致机械性阻塞,管腔内压力升高阻碍血流供应。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初期为上腹或脐周隐痛,6-8小时后固定于麦氏点。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重者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病原体经肠黏膜侵入阑尾壁层,引发化脓性炎症。常伴随发热38-39℃、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升高。临床多采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抗感染治疗,若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则需穿刺引流。
青少年因呼吸道或胃肠感染继发阑尾壁淋巴组织增生,约占儿童急性阑尾炎病因。特征为突发右下腹绞痛、食欲减退,可能伴有腹泻。早期可尝试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保守治疗,但儿童患者建议优先考虑手术切除以防复发。
蛔虫、蛲虫等寄生虫移行至阑尾腔可诱发痉挛性疼痛,粪便检查可见虫卵。症状包括阵发性脐周绞痛、肛门瘙痒,血常规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口服阿苯达唑片驱虫,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诺氟沙星胶囊,寄生虫导致的阑尾穿孔风险较高。
干燥粪块卡压阑尾根部时,可能引发剧烈持续性疼痛和反跳痛,腹部CT可见阑尾增粗。老年便秘患者多见,易发展为坏疽性阑尾炎。确诊后应禁食并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多数需紧急行开腹阑尾切除术。
发病初期可尝试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食用粗纤维食物加重肠蠕动。术后6小时需床上翻身活动预防肠粘连,2周内禁止剧烈运动。日常注意饮食卫生,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症状应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