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好发部位

手足口病的好发部位主要有口腔黏膜、手部、足部、臀部及膝关节周围皮肤。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典型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和皮肤疱疹。
口腔黏膜是手足口病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尤其是软腭、颊黏膜和舌部。初期可能出现红色斑疹,随后发展为2-4毫米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导致患儿进食疼痛。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口腔变化,选择温凉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加重溃疡疼痛。
手掌和手指侧面是特征性皮疹分布区,疱疹呈椭圆形,长轴与皮纹平行。皮疹多为散在分布,初期为红色斑丘疹,24小时内进展为疱疹,疱液清亮,一般不伴明显瘙痒。家长应给患儿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疱疹引发继发感染,同时用温水轻柔清洁皮肤。
足底和足趾边缘常出现与手部相似的疱疹样皮疹,部分患儿可见甲周脱屑。皮疹具有自限性,通常7-10天消退不留疤痕。家长需为患儿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袜,保持足部干燥,避免穿硬质鞋子摩擦皮疹部位。
婴幼儿臀部皮肤因尿布包裹易出现密集疱疹,严重者可融合成片。此处皮疹易因摩擦破损,增加细菌感染风险。家长应增加尿布更换频率,每次清洁后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出现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就医。
部分患儿在膝盖伸侧会出现散在皮疹,多伴随轻度瘙痒。此处皮肤较薄,疱疹破溃后可能形成浅表糜烂面。建议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
手足口病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退,保持居室通风,每日对玩具、餐具进行煮沸消毒。饮食宜选择牛奶、米汤等温凉流食,避免过热或酸性食物刺激口腔溃疡。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如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等重症表现,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帮助黏膜修复,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