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怎么切除是做胃镜切除吗

消化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22次浏览

关键词: #胃镜 #息肉

胃息肉通常可通过胃镜下切除治疗,具体方式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胃息肉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胃黏膜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等症状。

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用于直径较小的胃息肉,操作时通过胃镜导入电切器械,将息肉基底部完整切除。该方法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胃部不适,需禁食数小时后逐步恢复流质饮食。术后需定期复查胃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2、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适合较大或扁平型胃息肉,通过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形成安全垫后,用高频电刀逐层剥离病变组织。该技术能完整切除病灶并保留深层肌层,术后需监测有无迟发性出血或穿孔风险,建议住院观察数日。

3、氩离子凝固术

氩离子凝固术多用于广基小息肉,通过胃镜导入氩气刀头对病灶进行非接触式电凝,使组织脱水坏死脱落。该方法操作简便但需控制凝固深度,过度治疗可能导致溃疡形成,术后需配合抑酸药物促进黏膜修复。

4、激光切除术

激光切除术适用于特殊位置如贲门部息肉,利用激光精准汽化病变组织。治疗中需精确调节能量避免穿孔,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吞咽困难,建议短期进食低温软食。该技术对设备要求较高,并非所有医疗机构均可开展。

5、外科手术切除

对于直径超过2厘米、疑似恶变或内镜治疗失败的胃息肉,需考虑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切除。手术可完整清除病灶并清扫区域淋巴结,但创伤较大且恢复期长,术后需注意吻合口瘘、肠粘连等并发症预防。

胃息肉切除术后应保持清淡饮食1-2周,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硬食物,规律服用医生开具的抑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术后1年内需每3-6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有无复发迹象。日常需戒烟限酒,控制腌制食品摄入,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规范进行根除治疗。出现呕血、剧烈腹痛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