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鼻息肉是什么样子的
儿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儿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小孩子鼻息肉通常表现为鼻腔内单侧或双侧出现的半透明、淡粉色或灰白色软组织肿块,表面光滑且质地柔软,可能伴随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等症状。鼻息肉多见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反复发作的患儿,需通过鼻内镜检查确诊。

儿童鼻息肉多呈水滴状或葡萄串样,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在鼻内镜下可见半透明水肿样组织,表面血管纹理清晰。与成人不同,儿童息肉常起源于中鼻道或筛窦区域,双侧发生概率较高,生长速度较快可能堵塞后鼻孔。
患儿通常出现持续性鼻塞且药物缓解效果差,睡眠时张口呼吸,反复流出黄绿色脓性鼻涕。长期可能引发嗅觉障碍、头痛、面部压迫感,部分患儿因咽鼓管功能障碍并发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听力下降或耳闷胀感。
鼻息肉形成与慢性炎症刺激密切相关,过敏性鼻炎患儿因Th2型免疫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慢性鼻窦炎患儿则因细菌感染引发中性粒细胞聚集。这些炎性介质促使黏膜水肿、基质重塑,最终形成息肉样病变。

需与鼻腔脑膜脑膨出、内翻性乳头状瘤等疾病区分。脑膜脑膨出多为先天性,按压可见波动感;乳头状瘤表面粗糙易出血。影像学检查中,鼻息肉CT表现为窦腔软组织影伴黏膜增厚,MRI呈T2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
轻度息肉可尝试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生理盐水冲洗。中重度或药物治疗无效者需行鼻内镜手术切除,术后需坚持局部用药防止复发。合并过敏体质患儿应同步进行抗过敏治疗,避免接触尘螨等过敏原。

家长发现孩子长期鼻塞、睡眠打鼾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避免因长期缺氧影响颌面发育。日常保持室内湿度,定期清洗空调滤网,流感季节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感染概率。术后患儿需遵医嘱定期复诊,使用鼻喷激素期间注意观察是否有鼻腔干燥出血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