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和化疗有什么区别

肿瘤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0次浏览

关键词: #化疗 #放疗

放疗和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两种主要方式,区别在于放疗通过高能射线局部杀伤肿瘤细胞,化疗通过药物全身性抑制癌细胞生长。

1、作用机制

放疗利用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直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导致细胞死亡或失去增殖能力。其作用具有精准的靶向性,仅对辐射范围内的病灶产生杀伤效果。化疗药物则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干扰癌细胞代谢过程,常见机制包括抑制DNA复制、阻断微管蛋白合成等,对原发灶和转移灶均有抑制作用。

2、治疗范围

放疗适用于局部实体肿瘤,如头颈部肿瘤、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可通过三维适形或调强技术精确覆盖病灶。化疗主要用于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及存在远处转移的实体瘤,对微小转移灶有更好控制效果。部分情况下两者联合使用,如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

3、副作用差异

放疗副作用集中于照射区域,如头颈部放疗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炎,胸部放疗可能引发放射性肺炎。化疗副作用呈全身性,常见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以及脱发等。部分化疗药物还具有特定毒性,如顺铂的肾毒性、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4、治疗周期

放疗通常每日1次、每周5次,持续2-7周,单次治疗仅需数分钟。化疗周期多为21-28天,包含用药期和休息期,静脉给药需数小时至数天,口服药物需连续服用特定天数。维持化疗可能持续数月,辅助化疗一般进行4-6个周期。

5、协同应用

放疗与化疗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化疗药物可作为放射增敏剂提高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便于放疗定位,同步放化疗能增强局部控制率。部分治疗方案采用序贯模式,如肺癌先化疗后放疗,或淋巴瘤交替进行放化疗。

癌症患者治疗期间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等,配合适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可缓解黏膜损伤,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疲劳症状。治疗前后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方案。放疗区域皮肤避免摩擦和阳光直射,化疗后48小时内需加强利尿以促进药物代谢。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