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不适合做拔牙手术

不适合做拔牙手术的情况主要有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妊娠期、急性口腔感染期、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拔牙手术虽为常见口腔操作,但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与禁忌症。
患有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疾病时,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术中术后难以控制的出血。这类患者需先通过血液科会诊调整凝血指标,必要时术前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若必须拔牙,建议在专科医院监护下进行,并备好止血材料如明胶海绵、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应急措施。
近期发生心肌梗死、未控制的高血压或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拔牙应激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血压超过180/110mmHg时,创面出血风险显著增加。需经心内科评估病情稳定后,在心电监护下实施短时操作,避免使用含肾上腺素的麻醉剂。冠心病患者建议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
妊娠前三个月拔牙可能增加流产风险,后三个月则可能诱发早产。择期拔牙应推迟至产后,急诊情况需产科与口腔科联合评估,避免X线检查,选用妊娠安全分级B类的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注射液。哺乳期妇女拔牙后需暂停哺乳4-6小时。
患急性化脓性牙龈炎、颌骨骨髓炎或冠周炎时,拔牙可能导致感染扩散。需先控制炎症,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配合氯己定含漱液局部处理。糖尿病患者更需监测血糖,感染控制后再考虑手术。
使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者,贸然停药可能形成血栓,继续用药则出血风险高。需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用药方案,多数情况术前3天改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过渡。术后24小时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恢复原抗凝方案。
计划拔牙前应详细告知医生全身疾病史、用药史及过敏史,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吸烟和剧烈运动,进食温凉软食,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创面愈合。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需立即复诊处理。慢性病患者建议选择上午拔牙,便于日间观察术后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