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里面若含有这些成分,长期使用或有患癌风险,很多人都不注意

肿瘤科编辑 医路阳光
23次浏览

关键词: #牙膏

早上刷牙时,你有没有仔细看过牙膏管上的成分表?那些密密麻麻的化学名称背后,可能藏着一些不太友好的成分。虽然每天只用那么一小条,但日积月累下来,这些物质可能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微妙影响。

一、这些成分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1、三氯生(Triclosan)

这种抗菌剂曾被广泛添加在牙膏中,但研究发现它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长期使用还与细菌耐药性有关。虽然现在很多品牌已经淘汰了这个成分,但仍有部分产品在使用。

2、二氧化钛(TitaniumDioxide)

让牙膏呈现纯白色的"美白功臣",但纳米级的二氧化钛颗粒可能通过口腔黏膜被吸收。虽然目前研究结论尚不明确,但欧盟已建议避免在食品中使用。

3、人工甜味剂(如糖精钠)

为了让牙膏口感更好而添加的甜味剂,部分研究表明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特别是儿童牙膏中常见的彩色膏体和水果香味,往往伴随着更多添加剂。

4、十二烷基硫酸钠(SLS)

产生丰富泡沫的表面活性剂,但可能刺激口腔黏膜,导致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对于口腔敏感人群,选择不含SLS的牙膏会更温和。

二、如何挑选更安全的牙膏

1、看成分表越简单越好

优质牙膏的基本配方只需要摩擦剂(如水合硅石)、保湿剂(如甘油)和少量活性成分(如氟化物)。成分表越长,通常意味着添加剂越多。

2、警惕"特效"宣传

美白、抗敏感、止血等特殊功效的牙膏,往往需要添加更多化学物质来实现宣称效果。普通清洁需求选择基础款即可。

3、儿童牙膏要特别留意

避免含有人工色素、香精和甜味剂的产品,选择含氟量在0.05%-0.11%之间的专业儿童配方。

4、定期更换品牌

不要长期使用同一款牙膏,轮换使用可以避免某些成分在体内持续积累。

三、被忽视的刷牙小细节

1、牙膏用量不是越多越好

成人豌豆大小、儿童米粒大小的量就足够,过量使用反而会增加不必要的成分摄入。

2、漱口别太彻底

刷牙后轻轻漱口1-2次即可,保留少量氟化物在口腔中能持续发挥防龋作用。

3、注意牙膏保存方式

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某些塑料管在高温下可能释放有害物质。

4、关注口腔异常反应

如果使用某款牙膏后经常出现口腔溃疡、黏膜脱落等不适,可能是对某些成分过敏。

牙膏作为每天接触口腔黏膜的日用品,其安全性不容忽视。但也不必过度恐慌,通过学会阅读成分表、选择简单配方、注意使用方法,就能大大降低潜在风险。记住,刷牙的关键在于方法和频率,而不在于牙膏的"神.奇功效"。下次购买时,不妨多花30秒看看成分表,给自己的健康多一份保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