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的症状

关键词: #抽动症
关键词: #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包括眨眼、耸肩、摇头等,发声性抽动包括清嗓、尖叫、秽语等。抽动症状可时轻时重,多在紧张、焦虑、疲劳时加重,在放松、专注或睡眠时减轻或消失。
运动性抽动是小儿抽动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肌肉收缩。常见的运动性抽动包括眨眼、皱眉、耸鼻、咧嘴、耸肩、甩手、踢腿、跳跃等。这些抽动动作通常短暂、突然、无目的性,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涉及多个部位。抽动的频率和强度因人而异,可时轻时重,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完全消失。
发声性抽动是指喉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发出的声音,也是小儿抽动症的常见症状。常见的发声性抽动包括清嗓、咳嗽、吸鼻、哼哼、尖叫、吠叫、秽语等。秽语是指不自主地说出脏话或侮辱性语言,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但一旦出现,往往会对患儿的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复杂抽动是指由多个简单抽动组合而成的、看似有目的性的动作或行为。常见的复杂抽动包括触摸物体、拍打自己、模仿他人动作、跳跃、转圈等。复杂抽动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动作更为复杂,容易被误认为是故意行为。
部分患儿在抽动发作前会出现一些异常感觉,称为感觉性抽动或先兆冲动。这些感觉包括局部肌肉紧张、瘙痒、刺痛、灼热感等。患儿会通过抽动来缓解这些不适感,抽动后不适感通常会减轻或消失。
小儿抽动症常与其他精神行为障碍共患,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这些共患病症状可能会掩盖或加重抽动症状,增加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因此,在评估小儿抽动症时,需要全面了解患儿的精神行为状况。
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避免过度关注孩子的抽动症状,不要责骂或惩罚孩子,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可以鼓励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帮助孩子放松心情,缓解压力。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摄入过多含咖啡因、糖分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