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如何处理

关键词: #囊肿
关键词: #囊肿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主要处理方式有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肝管空肠吻合术、胆总管囊肿外引流术、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术、保守观察随访等。
适用于多数囊肿局限且肝功能良好的患者。通过完全切除病变胆管段,采用空肠或肝管进行胆道重建,能有效预防胆汁淤积和癌变风险。术后需监测肝功能指标,可能出现胆漏、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针对肝内胆管扩张明显的情况,将肝管与空肠进行Roux-en-Y吻合。该术式能建立永久性胆汁引流通道,但可能引发反流性胆管炎。术前需通过MRCP评估胆道解剖结构。
作为急诊过渡性治疗,适用于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可快速减压胆道,待感染控制后再行根治手术。临时引流期间需预防导管脱落和电解质紊乱。
对高龄或手术高风险患者,可通过ERCP放置塑料或金属支架缓解梗阻。需定期更换支架防止堵塞,长期使用可能诱发支架周围肉芽增生和胆管炎。
仅适用于无症状的小囊肿(直径小于3厘米)。每6个月需复查腹部超声和肝功能,若出现腹痛、黄疸或囊肿增大应立即干预。保守期间禁止饮酒和高脂饮食。
术后应长期随访胆红素、GGT等指标,建议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吻合口撕裂。婴幼儿患者需定期评估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成年患者每2年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出现发热、陶土样大便或皮肤瘙痒需及时复查MR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