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萎缩是怎么回事,能治好吗

肺萎缩可能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胸膜粘连、肺纤维化、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氧疗、肺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多数情况下早期干预可改善症状,但部分不可逆损伤需长期管理。
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可能导致支气管黏膜损伤,引发慢性炎症反应,肺泡壁破坏后逐渐形成肺气肿。患者常表现为活动后气促、慢性咳嗽。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噻托溴铵粉雾剂控制炎症,配合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促进痰液排出。肺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治愈后,肺组织纤维化瘢痕收缩可导致局部肺容积缩小。可能出现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残留。需复查胸部CT评估活动性病灶,必要时继续服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维生素E软胶囊可能帮助减轻纤维化程度。
胸膜炎或胸腔积液机化后形成纤维条索,牵拉肺组织限制其扩张。常见胸痛、呼吸受限等症状。轻度粘连可通过吹气球训练改善,重度需考虑胸腔镜下行胸膜松解术。术后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氨溴索注射液促进分泌物排出。
不明原因导致的肺泡壁增厚和间质纤维化,肺组织逐渐丧失弹性。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杵状指。吡非尼酮胶囊、尼达尼布软胶囊可延缓纤维化进程,严重者需评估肺移植指征。家庭氧疗需维持血氧饱和度90%以上。
胚胎期肺芽发育障碍导致部分肺叶缺如或体积过小,儿童期即可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胸部三维重建能明确解剖异常,预防性使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增强免疫力,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喘息症状。严重病例需胸外科会诊。
肺萎缩患者应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雾霾天气减少外出或佩戴N95口罩。每日进行缩唇呼吸训练可改善通气效率,蛋白质摄入量需达到每公斤体重1.2-1.5克以维持呼吸肌功能。定期监测肺功能变化,急性加重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环境湿度40%-60%有助于气道分泌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