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气肿是怎么造成的

纵隔气肿通常由外伤、医源性操作、自发性肺泡破裂或感染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症状。纵隔气肿可能与胸部创伤、机械通气、食管破裂、肺部疾病、剧烈咳嗽等原因有关。
胸部受到外力撞击或挤压可能导致气管、支气管或食管损伤,气体从破损处进入纵隔形成气肿。患者可能出现胸骨后疼痛、颈部肿胀,严重时可伴随气促。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轻微者可观察吸氧,严重者需手术修复损伤部位。
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检查、心肺复苏等医疗操作可能造成气道黏膜损伤,气体经破损处渗入纵隔。常见症状包括突发胸痛、声音嘶哑,部分患者可见颈部皮下捻发感。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行纵隔引流术。
食管异物穿孔、剧烈呕吐或肿瘤侵蚀可能导致食管全层破裂,消化道气体进入纵隔。典型表现为呕吐后突发剧烈胸痛、发热,可能伴随纵隔感染。确诊后需禁食禁水,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严重者需急诊手术修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急性发作或肺炎等疾病可能引发肺泡内压增高,导致肺泡破裂形成间质性肺气肿,气体沿血管鞘扩散至纵隔。患者多有基础肺病史,突发呼吸困难加重伴皮下气肿。可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控制气道炎症,配合无创通气治疗。
百日咳、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剧烈咳嗽可能使肺泡内压骤增,导致肺泡破裂。儿童多见胸骨上窝凹陷、烦躁不安等症状。建议家长保持患儿安静,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祛痰,必要时进行胸部CT检查评估气肿范围。
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及用力屏气动作,有肺部基础疾病者需规范治疗原发病。出现突发胸痛伴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禁止自行穿刺排气。恢复期建议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复查胸部影像评估气体吸收情况。高危职业人群需做好胸部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