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弥漫性肝癌

关键词: #肝癌
关键词: #肝癌
弥漫性肝癌是指癌细胞广泛分布于肝脏各叶的恶性肿瘤,属于原发性肝癌中侵袭性较强的类型,通常与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等因素相关。
弥漫性肝癌的癌细胞呈多灶性生长,无明显边界或孤立肿块,影像学检查可见肝脏整体结构紊乱。病理切片显示肝小叶结构破坏,癌细胞浸润正常肝组织,常伴随血管侵犯。该类型肝癌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多已进展至中晚期。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主要诱因,长期酗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可能引发。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血色病等同样可能参与发病。这些因素通过持续肝损伤-再生循环,最终导致基因突变累积。
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右上腹隐痛、进行性消瘦、皮肤巩膜黄染等典型症状。部分病例以腹水、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由于肝功能广泛受损,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等全身性症状,晚期可能出现肝性脑病。
增强CT或MRI可显示肝脏弥漫性密度异常,甲胎蛋白检测数值通常显著升高。肝穿刺活检是确诊金标准,但需评估出血风险。超声造影、PET-CT等检查有助于评估转移情况。临床需与转移性肝癌、肝肉瘤等疾病鉴别。
根治性治疗机会较少,肝移植适用于严格筛选的早期病例。靶向药物如仑伐替尼胶囊、索拉非尼片可延长生存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也有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局部控制病灶,支持治疗包括白蛋白输注、利尿剂等对症处理。
预防弥漫性肝癌需重视乙肝疫苗接种和抗病毒治疗,避免霉变食物摄入,控制酒精摄入量。高危人群应每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筛查。确诊患者需保持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肿瘤破裂出血,同时接受正规医疗机构的个体化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