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脐炎是怎么引起的

关键词: #宝宝
关键词: #宝宝
宝宝脐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有脐部护理不当、脐带残端污染、免疫力低下、脐部外伤、脐尿管未闭等原因。脐炎可能表现为脐周红肿、渗液、异味、发热、哭闹不安等症状,可通过局部消毒、抗生素治疗、外科引流等方式干预。
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前后,若未保持干燥清洁或过度使用酒精等刺激物,可能破坏皮肤屏障。潮湿环境易滋生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导致脐窝分泌物增多伴脓性渗出。建议家长每日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避免使用紫药水等染色剂掩盖感染征象。
尿布摩擦、粪便污染或不当的衣物包裹可能导致脐带残端接触致病菌。常见大肠杆菌感染时会出现黄绿色脓液伴腐臭味,严重时形成肉芽肿。需及时更换透气尿布,必要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脐部感染。这类患儿可能合并拒奶、嗜睡等全身症状,需警惕败血症风险。除局部处理外,医生可能建议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
粗暴的脐部清洁或衣物摩擦可能导致微小创口,为细菌入侵提供通道。表现为脐周皮肤发硬、触痛明显,可能伴随血性分泌物。应避免使用硬质棉签,可遵医嘱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继发感染。
先天性脐尿管残留可能持续分泌黏液,继发感染后形成脐部窦道。特征为脐窝持续湿润并有尿液样分泌物,超声检查可确诊。需外科手术切除瘘管,术后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预防感染。
日常需保持脐部干燥透气,避免使用爽身粉等粉状物。每次换尿布时检查脐周是否发红,清洗后充分晾干。若出现脓性分泌物、发热或脐周皮肤发硬,应立即就医。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哺乳期母亲应保持饮食均衡。脐炎痊愈前不宜进行盆浴,可用温水擦浴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