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损伤怎么治疗

关键词: #颈椎
关键词: #颈椎
颈椎损伤可通过卧床休息、佩戴颈托、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颈椎损伤通常由外伤、退行性病变、长期劳损、骨质疏松、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4周,选择硬板床配合颈椎专用枕,保持颈部中立位。避免低头、扭转等动作,必要时使用沙袋固定头部。卧床期间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每2小时协助轴向翻身一次,保持脊柱整体稳定性。
根据损伤程度选择软质或硬质颈托,持续佩戴4-8周。软质颈托适用于轻度韧带损伤,硬质颈托用于骨折脱位恢复期。每日佩戴时间不超过12小时,间隔2小时取下进行颈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防止肌肉萎缩。
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神经根水肿,甲钴胺片营养受损神经,盐酸乙哌立松片松弛肌肉痉挛。神经根型损伤可联合使用甘露醇注射液脱水治疗,骨质疏松患者需补充碳酸钙D3片。药物需严格遵循疗程,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急性期48小时后开始超短波透热治疗,慢性期采用超声波药物导入。恢复期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神经修复,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循环。每日治疗20分钟,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神经症状变化。
严重骨折脱位需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多节段椎管狭窄适用后路椎板成形术。术后佩戴头颈胸支具3个月,6周后开始渐进式康复训练。手术存在脑脊液漏、内固定失效等风险,需严格评估手术指征。
颈椎损伤恢复期应保持每日钙摄入800mg,适量食用牛奶、豆制品。避免长时间维持低头姿势,使用电脑时垫高显示器至平视高度。睡眠选用10-12cm高度的记忆棉枕,定期进行颈部肌肉抗阻训练。出现肢体麻木加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时需立即复查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