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要如何治疗

大便出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大便出血通常由痔疮、肛裂、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等原因引起。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减少排便时对肛门的刺激。建议多吃西蓝花、燕麦、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防止加重肠道黏膜损伤。
痔疮或肛裂引起的出血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复方角菜酸酯栓等外用药物。肠道炎症导致的出血可能需要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口服药物。感染性肠炎需配合诺氟沙星胶囊进行抗感染治疗。
肠息肉或消化道出血可通过结肠镜下电凝止血、黏膜切除术等处理。对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息肉,内镜下切除既能明确病理诊断又能达到治疗目的。活动性出血病灶可采用钛夹封闭或注射硬化剂止血。
严重痔疮可行痔上黏膜环切术,结直肠肿瘤需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切除术。急性大量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急诊手术探查止血。术后需配合肠外营养支持,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
湿热下注型便血可用槐角丸加减,脾不统血型适用归脾汤。针灸选取长强、承山等穴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中药熏洗采用五倍子、地榆炭等收敛止血药材,每日1-2次坐浴。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久站,每日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观察出血量及颜色变化,若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或出血持续3天以上应及时复查。术后患者需定期肠镜随访,饮食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避免粗硬食物划伤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