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有隐血怎么办

炎症性肠病出现隐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隐血通常由肠道黏膜损伤、溃疡出血、血管异常、炎症加重、合并感染等因素引起。
选择低渣、低纤维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蒸蛋等,减少对肠道的机械刺激。避免辛辣、油腻及乳制品摄入,急性期可尝试短肽型肠内营养粉补充能量。每日少量多餐,食物温度保持在40℃左右为宜。
长期隐血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可遵医嘱使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同时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与钙剂、浓茶同服影响疗效。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水平。
轻中度活动期可选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控制炎症,严重时需用醋酸泼尼松片或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合并感染时联用诺氟沙星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出血明显者可短期使用云南白药胶囊止血,但需排除恶性肿瘤性出血。
对于局限性出血病灶,可在结肠镜下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止血或金属夹夹闭血管。内镜还能明确出血部位并取活检,鉴别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后需禁食24小时,逐步恢复饮食。
反复大出血或肠穿孔时需行病变肠段切除术,根据范围选择回肠造口术或结肠次全切除术。术后需长期随访,警惕短肠综合征、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术前应优化营养状态,术后配合生物制剂预防复发。
患者需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出血量,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按压。选择棉质宽松衣物减少摩擦,便后使用温水清洁会阴部。定期复查血常规、粪便钙卫蛋白及肠镜,监测疾病活动度。突发剧烈腹痛或呕血需立即急诊处理。保持情绪稳定,参与病友互助组织有助于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