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输尿管反流如何治疗

关键词: #膀胱
关键词: #膀胱
膀胱输尿管反流可通过生活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膀胱输尿管反流通常由先天性输尿管发育异常、膀胱功能障碍、尿路感染、神经源性膀胱、术后并发症等原因引起。
定时排尿有助于减少尿液在膀胱内滞留,降低反流概率。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过量饮水增加膀胱压力。排尿时采取双足踏凳的姿势,儿童可尝试三次排尿法,即排尿后等待片刻再次尝试排尿。夜间排尿1-2次可减少尿液反流机会。
抗生素预防感染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或呋喃妥因肠溶片,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胆碱能药物如酒石酸托特罗定片可改善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对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超声。
适用于Ⅱ-Ⅲ度反流患者,通过膀胱镜在输尿管开口下方注射透明质酸/聚糖酐凝胶。该治疗创伤小且恢复快,但可能存在注射材料移位风险。术后需留置导尿管1-2天,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治疗效果通常在3个月后通过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评估。
适用于Ⅳ-Ⅴ度反流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常见术式包括Cohen术、Leadbetter-Politano术等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但技术要求较高。术前需完善静脉肾盂造影和肾功能评估,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狭窄或尿漏等并发症,需留置输尿管支架管2-4周。
反复尿路感染可能引起肾瘢痕形成,需长期小剂量抗生素预防。肾功能受损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高血压患者应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定期监测血肌酐和尿蛋白水平,每年进行1次肾脏核素扫描评估分肾功能。
膀胱输尿管反流患者应保持会阴清洁,选择棉质透气内衣。避免便秘和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学龄儿童在校期间需与老师沟通如厕需求。饮食注意低盐优质蛋白原则,限制碳酸饮料摄入。术后患者3个月内避免骑跨类运动,每6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直至青春期。妊娠前需进行泌尿系统评估,孕期加强尿常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