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性白内障什么阶段手术好

核性白内障手术时机通常选择在视力下降明显影响日常生活时,具体可分为早期观察、进展期评估和成熟期干预三个阶段。
早期核性白内障表现为晶状体核轻度硬化,视力下降不明显或仅对强光敏感。此阶段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裂隙灯检查和视力监测,重点观察对比敏感度变化。可配合使用防蓝光眼镜减少眩光干扰,适当增加环境照明亮度。若无驾驶、阅读等精细视觉需求,可暂缓手术干预。
当核硬化导致视力降至0.3-0.5,或出现显著色觉偏移、夜间视力障碍时需考虑手术。此阶段需通过角膜内皮计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角膜储备功能及眼底状况。合并青光眼或高度近视者应提前干预,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稳定后再手术。术前需停用抗凝药物5-7天,完成泪道冲洗等准备工作。
晶状体核呈棕黑色硬化,视力低于0.1或引发继发性青光眼时需立即手术。过熟期可能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风险,如囊膜破裂、悬韧带断裂等。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根据角膜曲率选择单焦点或多焦点晶体。术后需规范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氟米龙滴眼液控制炎症,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干眼症状。
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及揉眼,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定期复查眼压及角膜情况,出现眼红、眼痛等异常及时就诊。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等营养素,保持用眼卫生,控制每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合并全身性疾病患者需维持血压、血糖稳定,确保手术效果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