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生病了有哪些症状

婴儿生病时可能出现发热、哭闹不安、食欲下降、呕吐腹泻、呼吸异常等症状。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较快,需家长密切观察。
体温超过37.5摄氏度可能提示感染。发热时婴儿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四肢发凉、精神萎靡。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疾病。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布洛芬混悬滴剂等退热药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家长需定时监测体温并记录变化。
持续哭闹超过2小时需警惕病理性原因。可能伴随握拳、蜷腿等痛苦姿势,常见于肠绞痛、中耳炎、疝气等疾病。肠绞痛婴儿可能出现腹部胀气、排便困难,可尝试飞机抱缓解。耳部感染时婴儿可能频繁抓挠耳朵,需耳鼻喉科检查确诊。
连续两餐拒食或奶量减少过半需重视。可能伴随吮吸无力、吞咽困难,见于鹅口疮、呼吸道感染等。鹅口疮可见口腔黏膜白色伪膜,可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呼吸道感染婴儿可能出现鼻塞影响进食,可用生理盐水滴鼻清洁鼻腔。
每日呕吐3次以上或水样便6次以上提示脱水风险。轮状病毒肠炎可能出现蛋花汤样便,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严重呕吐需排除肠套叠,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
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钟或出现呻吟、鼻翼煽动需急诊。毛细支气管炎可能出现喘憋、三凹征,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可缓解症状。百日咳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鸡鸣样回声,需使用红霉素干混悬剂进行抗感染治疗。
家长发现婴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记录症状起始时间、频率和伴随表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温湿度。哺乳期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须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就医时可准备体温记录、呕吐物或大便样本等辅助医生诊断。日常注意洗手消毒,避免带婴儿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按时完成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