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病因及症状是什么

胆囊炎通常由胆结石阻塞、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胆囊炎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发病急骤,症状明显,慢性胆囊炎症状相对较轻但易反复发作。
胆结石阻塞是胆囊炎最常见的原因。当胆结石卡在胆囊管或胆总管时,会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剧烈右上腹疼痛,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胆舒胶囊等药物,严重时需进行胆囊切除术。
细菌感染也是胆囊炎的重要诱因。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肠道细菌可通过胆道逆行感染胆囊。感染性胆囊炎患者除腹痛外,常伴有寒战高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症状。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同时配合解痉止痛药物如消旋山莨菪碱片。
胆囊收缩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胆汁淤积,增加胆囊炎发生概率。这种情况多见于长期禁食、胃肠手术后患者。症状表现为餐后右上腹闷胀不适,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治疗可选用促胆囊收缩药物如多潘立酮片,配合低脂饮食。
胆囊动脉供血不足也可能导致胆囊炎,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缺血性胆囊炎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可能伴随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治疗需改善胆囊血液循环,可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活血化瘀药物。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缺陷疾病也可能增加胆囊炎发生概率。这类患者胆囊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治疗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进行,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
胆囊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限制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但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胆结石等危险因素。如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胆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康复期可遵医嘱服用利胆药物,并保持规律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