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的发病与什么因素有关?这5个原因很常见

健康生活编辑 健康万事通
25次浏览

躁狂症是一种让人情绪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的精神障碍。你可能见过这样的人:前一秒还兴高采烈、滔滔不绝,下一秒就变得暴躁易怒。这种极端情绪波动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诱因?

一、基因:藏在DNA里的情绪开关

1、家族遗传影响显著

研究发现,躁狂症患者的直系亲属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出10倍。就像获得了一个特殊的"情绪基因包",但这个"礼物"可能并不受欢迎。

2、特定基因变异

科学家已经识别出多个与躁狂症相关的基因位点,这些基因主要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不过,基因只是提供了可能性,并非决定性因素。

二、大脑化学物质失衡:情绪的"调酒师"出了问题

1、多巴胺水平异常

这种被称为"快乐物质"的神经递质在躁狂发作时会异常活跃,就像音响音量被突然调到最大。

2、血清素功能紊乱

血清素是情绪的"稳定剂",当其水平波动时,人就容易在亢奋和抑郁之间摇摆。

三、生活压力:压.垮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

1、重大生活事.件刺激

失业、离婚、亲人离世等重大变故可能成为诱发躁狂发作的导火索。大脑在面对巨大压力时,有时会选择"过度反应"来应对。

2、长期慢性压力累积

持续的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慢性压力源会逐渐消耗心理资源,最终可能导致情绪调节系统崩溃。

四、睡眠紊乱:被忽视的关键因素

1、睡眠剥夺的影响

连续熬夜或睡眠不足会打乱生物节律,直接影响情绪调节中枢的功能。很多躁狂发作都是从失眠开始的。

2、睡眠模式改变

入睡困难、早醒等睡眠问题不仅是症状,也可能是诱因。保持规律作息对预防发作至关重要。

五、物质滥用:危险的"自我治疗"

1、酒精的迷惑性

很多人误以为喝酒能缓解情绪问题,实际上酒精会进一步扰乱神经递质平衡。

2、兴奋剂类物质的危害

某些药物会人为制造亢奋状态,长期使用可能诱发或加重躁狂症状。

了解这些诱因后,我们能做些什么?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学会压力管理技巧、避免物质滥用、关注家族病史,都是预防躁狂发作的有效方法。如果发现自己或亲友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才是明智之举。记住,情绪问题就像身体疾病一样需要科学对待,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获得更好的预后。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