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胃炎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关键词: #胃炎
关键词: #胃炎
过敏性胃炎的主要症状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反酸等。过敏性胃炎是胃黏膜对特定过敏原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可能由食物、药物或环境因素诱发。
上腹疼痛是过敏性胃炎的典型表现,多呈隐痛或灼烧感,进食后可能加重。疼痛与胃黏膜受刺激后释放炎性介质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胃部痉挛。若疼痛持续存在,需警惕胃黏膜糜烂或溃疡。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尼替丁胶囊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胃黏膜受过敏原刺激后,可能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发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胆汁。反复呕吐可能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药物干预包括多潘立酮片、盐酸昂丹司琼片等。
胃排空延迟和消化功能紊乱会导致腹胀,触诊可发现上腹膨隆。过敏反应引发的组胺释放可能加重胃肠蠕动异常。建议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必要时使用西甲硅油乳剂或复方消化酶胶囊缓解症状。
胃黏膜炎症反应可抑制饥饿信号传导,导致食欲显著减退。长期摄入不足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儿童患者家长需监测生长发育曲线。营养支持可选用短肽型肠内营养粉剂,药物辅助治疗包括复合维生素B片等。
胃酸分泌异常与贲门松弛共同导致反酸,卧位时症状加重。频繁反流可能诱发食管炎,表现为胸骨后灼痛。抑酸治疗可选用法莫替丁片,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凝胶也有帮助。夜间症状明显者可抬高床头15-20厘米。
过敏性胃炎患者应避免已知过敏食物,选择易消化的低脂饮食,少食多餐。急性期可进食米汤、藕粉等流质,缓解期逐步增加蒸蛋、嫩豆腐等低敏蛋白。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有助于识别过敏原,症状持续或伴呕血黑便时需及时消化内科就诊。日常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