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用不用切掉肠子

关键词: #肠息肉
关键词: #肠息肉
肠息肉是否需要切除肠子取决于息肉类型、大小及病理性质,多数情况下仅需切除息肉本身,极少数情况需切除部分肠段。
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起的异常组织,通常通过肠镜检查发现。直径小于5毫米的炎性或增生性息肉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定期随访即可。直径超过10毫米的腺瘤性息肉或绒毛状腺瘤需在内镜下切除,如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这类手术仅针对息肉局部操作,不会损伤周围正常肠壁组织。若息肉已癌变但未突破黏膜下层,仍可通过内镜技术完整切除。内镜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术后1-3天即可恢复正常饮食。
当息肉癌变浸润至肌层或存在淋巴结转移时,需行肠段切除术。这种情况多见于直径超过30毫米的广基息肉或病理证实为浸润性癌的病例。手术范围根据肿瘤位置决定,可能涉及部分结肠或直肠切除,并行淋巴结清扫。术后需3-7天住院观察,可能出现暂时性肠功能紊乱。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因全结肠布满息肉,通常需预防性切除全部结肠。
发现肠息肉后应完善病理检查明确性质,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术后遵医嘱定期复查肠镜,腺瘤性息肉切除后建议1-3年复查,恶性息肉需缩短随访间隔。保持膳食纤维摄入每日25-30克,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可能有助于预防复发。出现便血、持续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