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结膜炎由什么引起

病毒性结膜炎主要由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接触传播、免疫力下降、用眼卫生不良等。病毒性结膜炎具有传染性,主要表现为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腺病毒是病毒性结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患者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揉眼,或与感染者共用毛巾等物品均可导致感染。腺病毒性结膜炎起病急,常伴随咽痛、发热等全身症状。治疗以抗病毒滴眼液为主,如更昔洛韦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同时需做好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1型可引发疱疹性结膜炎,多因免疫力低下时病毒激活所致。典型表现为眼睑疱疹、角膜溃疡,可能遗留角膜瘢痕影响视力。需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严重时需联合口服阿昔洛韦片。患者应避免揉眼,防止病毒扩散。
肠道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患者除结膜充血外,多伴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该类型具有自限性,一般7-10天自愈,可使用人工泪液缓解不适。需特别注意洗手消毒,避免家庭内传播。
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毛巾等物品是主要传播途径。游泳池等公共场所易引发聚集性感染。预防需做到勤洗手、不共用眼部用品,感染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
感冒、疲劳、压力等因素导致免疫力降低时,潜伏的病毒易复发感染。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易患病。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病毒性结膜炎患者应避免揉眼,使用独立毛巾并每日煮沸消毒。急性期需暂停佩戴隐形眼镜,外出可戴防护眼镜减少刺激。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促进黏膜修复。若出现视力下降、剧烈眼痛需立即就诊排查角膜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