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房角进行性粘连闭合导致眼压升高为特征的眼部疾病,属于青光眼的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头痛等症状,需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控制眼压。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虹膜根部逐渐前移,与角膜内皮接触形成房角粘连,阻碍房水排出通路,造成眼压慢性升高的疾病。其进展缓慢但具有隐匿性,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间歇性视物模糊,随着房角粘连范围扩大,眼压持续升高可导致视神经萎缩。
该病与眼球解剖结构异常密切相关,常见于浅前房、窄房角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增厚推挤虹膜前移,或瞳孔阻滞加重,导致周边虹膜与小梁网接触。长期接触引发炎症反应,最终形成不可逆的房角粘连。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
早期表现为一过性视朦、虹视现象,多在傍晚或情绪激动时发作。进展期出现持续性眼胀痛伴同侧头痛,视力进行性下降。急性发作时可见剧烈眼痛、恶心呕吐,检查可见结膜充血、角膜水肿。晚期出现管状视野直至失明。
需结合房角镜检查确认房角闭合程度,眼压测量显示中度升高,视野检查可见特征性旁中心暗点。超声生物显微镜可量化房角狭窄程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评估视神经纤维层厚度。需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进行鉴别。
早期可尝试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收缩瞳孔,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促进房水外流。若药物控制不佳或房角粘连超过180度,需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或小梁切除术。术后仍需定期监测眼压和视野,避免食用咖啡、浓茶等可能升高眼压的食物。
确诊后应每3-6个月复查眼压和视野,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日常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改善眼部微循环,但需避免倒立、举重等增加胸腔压力动作。出现眼红眼痛加重时需立即就医,防止急性发作造成不可逆视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