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风疹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幼儿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治疗方式主要有对症治疗、隔离护理、药物治疗、免疫接种、并发症处理等。风疹通常由病毒直接传播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发热时可使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退热贴。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皮疹瘙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患儿需隔离至皮疹消退后5天,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衣物被褥勤换洗消毒。修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皮疹结痂后自然脱落。孕妇应严格避免接触患儿,因风疹病毒可导致胎儿畸形。
风疹为病毒感染,一般无须使用抗生素。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重症患者可能需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是预防风疹最有效方法,我国免疫程序规定8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接触患者后3天内接种疫苗可起到阻断作用。育龄期女性建议孕前检测风疹抗体,阴性者需补种疫苗后避孕3个月。
少数患儿可能出现脑炎、关节炎、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脑炎需住院进行降颅压、营养神经等治疗。关节炎可短期使用萘普生栓剂缓解症状。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时需输注血小板悬液,必要时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患儿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选择米粥、面条等碳水化合物及瘦肉、鸡蛋等优质蛋白,补充维生素C促进康复。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观察皮疹变化及精神状态。托幼机构发生疫情时应及时报告疾控部门,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21天。保持接种疫苗是预防风疹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