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并发症包括哪些疾病

小儿骨折并发症主要包括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骨髓炎、骨坏死和神经血管损伤等疾病。小儿骨折后若处理不当或恢复不良,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干预。
创伤性关节炎多因骨折累及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导致关节面不平整引起。患儿可能出现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及疼痛,尤其在负重时症状加重。早期可通过石膏固定减轻关节负担,后期若关节畸形严重可能需手术矫正。常用药物包括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抗炎镇痛药,但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骨不连指骨折端在预期时间内未能愈合,常见于血供不足或固定不稳定的骨折。表现为局部持续性疼痛和异常活动,X线显示骨折线清晰无骨痂形成。治疗需重新固定并配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电磁场刺激。药物可选用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等促进骨愈合的中成药。
骨髓炎多为开放性骨折继发感染或血源性感染所致,患儿会出现高热、患肢剧痛及皮肤红肿。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严重者需手术清创。日常护理需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挤压患处。
骨坏死常发生于股骨头等血供脆弱部位,因骨折损伤血管导致骨质缺血性坏死。早期表现为隐匿性疼痛,后期可能出现跛行。可通过减压手术改善血运,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可延缓骨质破坏。家长需限制患儿跑跳等负重活动。
骨折碎片或移位可能压迫或撕裂邻近神经血管,导致感觉异常、肌力下降或肢体缺血。需急诊手术探查修复,术后配合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日常需观察患儿肢体颜色、温度及运动功能变化。
小儿骨折后家长应定期复查X线监测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负重活动。饮食需保证钙质和优质蛋白摄入,如牛奶、鱼肉等,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若发现患肢肿胀加剧、皮肤发紫或持续疼痛,应立即就医。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