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源性肿瘤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 #肿瘤
关键词: #肿瘤
上皮源性肿瘤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异常增生性病变,包括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被覆上皮或腺体组织。
上皮源性肿瘤由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形成,可发生于体表被覆上皮或内脏器官腺上皮。例如皮肤鳞状上皮可发展为鳞状细胞癌,胃黏膜上皮可能形成胃腺癌。这类肿瘤具有上皮细胞特有的细胞连接结构和基底膜特征。
良性上皮源性肿瘤生长缓慢且边界清晰,如皮肤乳头状瘤、乳腺纤维腺瘤等。通常不浸润周围组织,但部分类型存在恶变概率,如结肠绒毛状腺瘤恶变概率可达30%,需定期随访监测。
恶性上皮源性肿瘤即癌,具有侵袭转移特性。常见类型包括肺腺癌、膀胱移行细胞癌、甲状腺乳头状癌等。癌细胞可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通过淋巴管或血管转移至远处器官。
确诊需依赖病理活检,通过HE染色观察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等特征。免疫组化检测角蛋白等上皮标志物可辅助鉴别,如细胞角蛋白7常用于腺癌分型,P40蛋白对鳞癌诊断具有特异性。
治疗方案取决于肿瘤性质与分期。良性肿瘤通常手术切除即可,恶性肿瘤需综合手术、放疗、靶向治疗等手段。早期胃癌可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晚期肺癌可能需要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化疗。
发现体表异常肿物或持续性黏膜溃疡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上皮细胞正常代谢,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癌症筛查。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复查,监测肿瘤标志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