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肠胃感冒和肠胃炎区别

肠胃感冒和肠胃炎的区别主要通过病因、症状及病程判断。肠胃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伴随呼吸道症状;肠胃炎则与细菌感染、食物中毒等因素相关,腹泻症状更突出。
肠胃感冒通常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引起,病毒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多与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发生。肠胃炎常见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多因进食污染食物或水源导致,部分病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肠胃感冒早期可能出现咽喉痛、鼻塞等感冒症状,后续出现轻度腹泻、食欲减退,呕吐多为暂时性。肠胃炎以腹痛、水样便为主要表现,细菌性肠胃炎可能出现黏液血便,发热温度往往超过38.5℃。
肠胃感冒症状持续3-7天可自愈,儿童可能出现较长时间腹泻。急性肠胃炎症状多在1-3天内达高峰,细菌感染未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慢性,部分患者会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肠胃感冒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粪便检测通常无异常。肠胃炎粪便常规可见白细胞或红细胞,细菌培养可检出致病菌,严重者血液检查可见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肠胃感冒以补液、休息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细菌性肠胃炎需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诺氟沙星胶囊,配合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控制腹泻。
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或高热时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馒头等低渣食物,避免乳制品。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腹泻期间每2小时补充100-200毫升淡盐水,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羹、鱼肉泥等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