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杆菌引起十二指肠溃疡怎么治疗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十二指肠溃疡可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调整饮食、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饮食不洁、共用餐具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痛、反酸等症状。
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关键,通常采用四联疗法,包括两种抗生素、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和一种铋剂。抗生素可选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甲硝唑片等,质子泵抑制剂常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铋剂如枸橼酸铋钾颗粒。治疗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避免细菌耐药。
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等。这类药物需饭前服用,疗程通常为4-8周。治疗期间避免自行调整剂量,防止胃酸反弹。
胃黏膜保护剂可在溃疡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胃酸刺激。常用药物包括硫糖铝混悬凝胶、胶体果胶铋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这类药物多需嚼碎后服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便秘等副作用,通常不影响继续治疗。
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过酸过甜食物,戒烟戒酒,减少咖啡浓茶摄入。宜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粥、面条等,少食多餐,细嚼慢咽。进食后避免立即平卧,睡前2-3小时不宜进食,防止夜间胃酸分泌增加。
完成治疗后需复查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常用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检测。溃疡愈合情况可通过胃镜检查评估。日常注意观察症状变化,若出现呕血、黑便等需立即就医。家庭成员建议同步检测,避免交叉感染。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注意餐具消毒,实行分餐制。适当补充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有助于黏膜修复。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必须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胃保护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不可擅自停药。痊愈后仍需注意饮食健康,定期体检,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