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发病基础是

胰腺炎发病基础主要有胰管阻塞、胆道疾病、酒精刺激、代谢异常、感染等因素。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
胰管阻塞可能导致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使胰酶在胰腺内激活并消化自身组织。胰管阻塞常见于胰管结石、胰管狭窄或肿瘤压迫。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疼痛可向背部放射。治疗需解除梗阻,如内镜下取石或手术引流。
胆道疾病如胆石症、胆道感染等可引起胆胰共同通道梗阻,导致胆汁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胆源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发病的较高比例。患者常伴有黄疸、发热等症状。治疗需控制感染,必要时行胆道引流或胆囊切除术。
长期大量饮酒可直接损伤胰腺腺泡细胞,促进胰酶提前激活,同时增加胰液黏稠度导致胰管阻塞。酒精性胰腺炎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可逐渐发展为慢性胰腺炎。治疗关键在于戒酒,辅以胰酶替代治疗。
高脂血症特别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同时游离脂肪酸对胰腺有直接毒性作用。代谢异常引起的胰腺炎患者可能无明显腹痛,但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治疗需控制血脂,必要时行血浆置换。
某些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可直接侵犯胰腺组织,细菌感染也可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引起胰腺炎。感染性胰腺炎多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胰腺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急性期需禁食,恢复期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和饮酒。慢性胰腺炎患者可遵医嘱补充胰酶制剂。定期复查胰腺功能,出现腹痛加剧、持续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胰腺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