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积水怎么办

小儿肾积水可通过保守观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定期复查、调整饮食等方式治疗。小儿肾积水通常由先天性尿路畸形、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神经源性膀胱、泌尿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
轻度肾积水且无临床症状时,医生可能建议定期超声监测。部分婴幼儿因生理性输尿管迂曲可随生长发育自行缓解。家长需每3-6个月带孩子复查泌尿系统超声,观察积水程度变化。期间注意记录患儿排尿频率、尿量及是否出现发热等症状。
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控制感染。存在膀胱过度活动时可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口服溶液改善症状。药物治疗期间家长需观察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等。
重度肾积水或进行性加重的患儿需手术解除梗阻,常见术式包括输尿管再植术、肾盂成形术等。术后需留置输尿管支架管2-4周,家长要注意保持导管清洁,避免剧烈活动。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患儿可能需行输尿管裁剪术。
所有肾积水患儿均需长期随访,术后患儿应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肾功能及超声。检查项目包括尿常规、泌尿系超声、利尿性肾图等。家长要保留所有检查报告以便医生对比积水变化趋势。
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每日饮水量按体重30-50ml/kg计算。限制高盐及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坚果等,减少结石形成风险。母乳喂养的婴儿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无须特殊更换。
家长应帮助患儿建立规律排尿习惯,避免憋尿行为。日常注意会阴部清洁,穿宽松棉质内裤。出现尿液浑浊、排尿哭闹、腰腹部包块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术后患儿应避免剧烈运动3-6个月,定期测量血压以早期发现高血压等并发症。